“跑马季” 赛事背靠背的“爱马士”们要当心!
秋分前后“跑马”季到,“爱马士”们不淡定:9月20日跑北京马拉松,9月22日深圳大鹏马拉松、9月23日广州马拉松报名,9月25日香港马拉松、北京鸟巢半程马拉松同天抢号,再加上各种小型马拉松、越野赛报名开始,有跑友在朋友圈调侃:“一不小心成了老抽!”
冲向马拉松比赛的舞台时,切忌盲目跟风,训练是否科学、跑姿是否正确等等,是成熟跑友最看重的“跑马”话题。
如何适当筛选赛事?
广州本土跑团GM5的领导级人物梁国勇是一个半马训练营的总教头。在他看来,选择赛事,首先看跑者的能力、状态,也要结合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从9月到明年1月是马拉松赛事的密集期。梁国勇表示,一个月一个全程马拉松已算较密的频率。“一般来说,全程马拉松赛后恢复期长则一个月,短则一个星期,间隔不建议太密,毕竟高强度、长距离的奔跑会对身体造成压力。”
“跑马”成本也要提前计算。出省“跑马”成本较高,报名费100元至300元,还要加上车船机票费用、住宿(提前一天到,延迟一天原地恢复后离开)以及餐饮消费。“比如我去参加上海马拉松,全部费用相加,正常来说都要在3000元左右。省内相对便宜,但如果报名香港渣打马拉松,350港元的报名费,来回直通车300元,当地住宿费在马拉松赛前后基本不低于1000元,再加上餐饮,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如何保持正确跑姿?
资深跑者夏米刚刚完成欧洲专业跑步教练课程,成为PSLab的预备教练。前几天参加北京马拉松,她特别留意跑者的跑姿。“其实很多国内跑马者对于跑姿、训练、赛后恢复和伤痛预防都不太重视,不会评估自己身体承受能力,仅仅是去享受各种PB(跑马成绩)和体内分泌的多巴胺、内啡肽(产生快感以及止痛物质),令人担忧”。
“跑马”是有风险的。香港明星连诗雅昨天第一次挑战半马,半途疼痛仍坚持完赛,结果造成关节膜发炎,脚筋同肌肉劳损;若不停跑,到30岁有可能要依靠拐杖。夏米在北京见到一位朋友跑10公里赛,跑到3公里时趾骨疼痛,坚持跑完全程半小时后疼得冷汗直流,到医院检查发现趾骨粉碎性骨折。“比赛时,人体会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会促使你用意志去抗拒疼痛。所以采用科学的运动方式很重要。”
由于跑步知识普及不足,大部分跑者经历过什么都不懂;盲目跑后受伤。夏米曾因盲目提速造成大腿后侧及腹股沟拉伤,跑完15公里半小时后无法走路,经过半年治疗才恢复正常。“每个人由于习惯问题跑姿不一样,如人的脚部存在内翻或外翻,骨骼各有不同,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跑姿。”
如何选择训练课程?
随着“跑马”文化兴起,跑步训练营也如雨后春笋,运动器材商、赞助商也会在大赛前组织训练营,健身房也有专业教练指导,跑者的选择越来越多。
中山眼科医院的卢主任虽然只是初级跑者,但在冲击全马前也特意到健身房进行针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核心肌群、腰肌、大腿等的加强训练。梁国勇的训练营里各种跑步课程越来越受欢迎。参加训练营一般要经过基础期、训练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半马训练周期为8-12周,全马则需16周左右;其间参加纠正跑步姿势、避免运动伤害、跑步饮食、赛后恢复和装备选择等课程。夏米也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突破不了全程马拉松4小时大关,今年学习跑步教练课程后,跑北马成绩提高了8分钟,突破了4小时大关。”
赛前心态如何调节?
不少跑者在跑马季安排了不少比赛,有人甚至在11月安排了三场马拉松或越野跑赛事。对于疯狂的“爱马士”,资深跑者也有话说。
夏米提醒,首先要做好运动日程表,注意饮食,多补充碳水化合物,注意休息,毕竟跑后恢复比比赛更重要。“如果不注意休息,会对心脏造成影响。各种赛事密集,要进行理性选择。陈盆滨可以一天跑一个马拉松,有人可以一星期一个,有人可以一个月一个,要准确评估自己,不要盲目跟风”。
而珠江跑群群主Jolin则提示:“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没有了马拉松比赛,你还会继续坚持跑步和锻炼身体吗?如果你跑伤了,懂得如何恢复吗?如果你跑得越来越慢,你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而放弃跑步?其实,跑步就是爱好和习惯,与吃饭睡觉一般,有没有比赛,都没多大影响,最重要的是你跑得健康吗?你跑得开心吗(发自内心的愉悦而不是表面的笑容)?跑步让你改变了吗?比赛有很多,今年不中就明年,只要你一直在奔跑,只要你拥有一颗爱跑的心和能跑的健康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