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乒乓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时间:2016-09-12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斩获荣誉无数。从毛主席号召大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开始,乒乓球运动就是一个广受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它的开展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对初级爱好者身体素质要求也不高,同时,长期参与乒乓球运动对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总之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易于开展,有益身心,老少咸宜的大众健身项目。

乒乓球运动中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运动员身体的主动发力,在攻防回合中,运动员需要不断的移动、转身、控制球拍完成发力。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也是一项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手部、腕部、肩部、腰部、膝部和踝关节是乒乓球运动损伤的多发部位。调查研究显示,在高水平运动员中不同的技术打法损伤的发生部位有区别。

1.快攻型打法:

其损伤部位多发于肩部、腕部和手部,常见有肩部肌肉拉伤或手腕部扭伤等。分析原因以“快”为主要技术特点的快攻型打法,主要依靠爆发扣杀得分,在扣杀的过程中,运动员以肩关节为支点,以整个上肢为杠杆,发力时肩部需要承受巨大的力量,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损伤。快攻时,手腕在控制球拍动作过程中虽然活动范围不大,但是其运动速度很快,也容易发生损伤。

2.削球型打法:

其损伤部位多发腰骶与膝部。因削球型打发步伐移动多且幅度大,加之球台高度的限制运动员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位,在运动过程中膝关节承受压力大又固定不稳定,所以容易发生损伤。削球型运动员很多回击球动作都需要有较大范围的腰髋转动来配合上肢发力,此时腰部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3.弧圈型打法:

其损伤部位多发于肩部与腰部。运动员腰部肌肉的发力决定了弧圈球的击球质量,因此持拍手同侧腰部肌群发力较大,而对侧肌群处于相对放松状态,整个动作过程对腰部肌群的力量和平衡协调性要求很高,素质较差就容易发生损伤。而接弧圈球时,手臂的动作是以肩为轴大臂带动小臂,此时肩关节的负担过重容易造成肩部运动损伤。

我国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打法特点属于两面弧圈快攻型打法,加之他又有先天性腰椎假骨裂,因此他的腰伤一直较为严重,是影响他的竞技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是以弧圈结合快攻为主的马龙,在12年的伦敦奥运前的一次队内FMS测试中显示,其“旋转稳定性”排除性测试表现有疼痛,表明马龙的腰部也曾出现过问题。顶级运动员的伤病是难免的,但对于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并不低,导致业余爱好者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几种:

一是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后放松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乒乓球爱好者,都错误地认为乒乓球就只是在球台前来回打打,运动量很小,在打球前都不会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且在运动后也少有人会做相应的放松运动。而调查结果恰恰显示,很多的运动损伤就是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造成的。很多肩部、腰部的慢性损伤就是由于没有注意运动后放松所导致的。

一定量的有氧热身,结合乒乓球运动特点,对手腕、肩部、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等重点部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运动后有意识地放松这些部位的肌肉,既是主动恢复、消除疲劳的好办法,也能够避免许多慢性损伤的发生。

二是技术动作不规范

乒乓球运动看似只在一张小球台上进行,但正是由于它所有的攻防动作都围绕着球台,所以乒乓球运动对步法、身体平衡和技术动作的协调要求很高。很多爱好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乒乓球技战术学习,在进行较大强度的训练或较激烈的比赛时,就会因为技术动作不规范、步法移动不合理、身体位置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等原因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

因此,乒乓球爱好者们在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后就应当系统学习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避免因此而引发的运动损伤。

三是没有同步进行基础素质训练

乒乓球运动要求整个身体协调运动,各个肌群需要紧密配合。很多乒乓球运动爱好者缺乏协调性和乒乓球运动专项肌群练习。所以身体协调能力和肌群不平衡成为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爱好者水平提升后,比赛会变得激烈,对体力的要求相应提高,当体能不足时会引起技术动作变形,这也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因而,乒乓球爱好者进行平衡、灵敏等基础素质训练,专项肌群、核心稳定性等专业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发生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子皓.大学生乒乓球训练竞赛中的运动损伤调查研究

[2]亓圣华.乒乓球运动训练中损伤的一般规律及预防

[3]刘明星.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期间FMS测试结果与分析